讓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
——運城師專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工作紀實
【編者按】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我市席卷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運城師專黨委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聞令而動、向“疫”而行、火速動員,讓每名黨員都成為一面鮮紅的旗幟,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高高飄揚,堅守防疫攻堅戰的第一線,筑牢疫情“防護網”,確保全校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事實證明,這場戰“疫”,人人都是校園的守護者,也在被守護!戰“疫”的你我同舟共濟,人人既是親歷者,也是見證者。從“心”出發,我們用文字與圖片記錄運城師專黨員戰“疫”時刻,傳遞信念勇氣,聲援“前線”,書寫溫暖。
“疫”線臨時黨支部 防控履職正當時
4月4日以來,我市臨猗縣已累計報告多例陽性感染者。在當前嚴峻復雜、任務艱巨的疫情防控形勢下,為阻斷疫情蔓延的勢頭,守好疫情防線,4月8日,經校黨委同意,三名臨猗籍中共黨員楊澍、郭亞玄和楊月同志成立運城師專臨猗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把黨旗插在了疫情防控最前沿,構筑起一道“紅色堡壘”。
疾風知勁草,烈火淬初心!在臨時黨支部的號召下,我校黨員楊澍、郭亞玄、楊月,入黨積極分子崔曉瑩、崔博,教職工南曉楠、程雅楠紛紛響應,第一時間向黨組織靠攏,嚴格落實疫情防控相關措施,踐行先鋒模范作用,主動下沉到各自的社區當中,發揮自身特長認領防疫崗位,聽從臨猗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的要求,變身宣傳員、服務員、引導員,日夜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一個口罩、一件馬甲,一身防護服、一個小喇叭……行頭簡單,責任如磐。居民樓道、街頭巷尾、防疫工作微信群……隨處可見臨時黨支部成員忙碌的身影。他們志愿向居民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在社區門口排查 “三碼”并進行登記、測溫,組織居民有序排隊接受核酸檢測掃碼,協助維持現場秩序、上門摸排住戶情況完成流調工作、協助物資調配等,誓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守門員”,守護一方百姓平安。截止4月12日,臨時黨支部的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共參加志愿服務活動25次,累計志愿服務97小時,幫助10000多居民完成核酸檢測,上門排查200余戶,參加“云輔導”為一線抗疫人員子女輔導作業累計200余分鐘。臨時黨支部成員用實際行動為群眾辦實事,以黨旗領航,在最短的時間里凝聚起了最大的戰疫合力,筑牢護航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組織屏障。
“我們將拿出排除萬難的勇氣、鍥而不舍的毅力、不勝不歸的斗志,彰顯運師黨員風采,奮力奪取疫情防控的全殲性勝利!”黨旗飄飄,黨徽熠熠,誓言錚錚,身影匆匆。在臨時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中,作為運城師專黨員干部的他或她,攜手群眾凝心聚力、風雨同行,必會將“螺絲釘”力量發揮到極致,讓黨旗在疫情一線區飄揚得更高、更紅!
巾幗“逆行者” 戰“疫”顯芳華
近日疫情陰霾再次突襲大運之城,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校園疫情阻擊戰驟然打響。在接到校黨委緊急通知后,一位位“巾幗戰士”第一時間挺身而出,逆行奔赴戰場,為師專學生正常學習生活保駕護航,用愛與責任筑就起“抗疫長城”,她們就是學生眼中無所不能的“導員”。
哪里有呼喚,哪里就有回應;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們忙碌的身影。關鍵時刻頂得上,疫情防控不推托,徐曉菲、上官晨璐、姚藝三位老師用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宗旨,她們是輔導員,她們也是母親,也是妻子。
徐曉菲老師是一名哺乳期媽媽,家中有一個剛滿一歲兩個月嗷嗷待哺的娃娃。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她始終牢記黨員的使命與擔當,舍小家為大家,全身心投入到學校工作中。女本柔弱,為母則剛。正是因為當了媽媽的緣故,徐老師更能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因為每個學生背后都是一個家庭,她極力為學生排憂解難,心系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健康,堅定地成為他們成才路上的守護者。對此,徐老師六十多歲的婆婆表示理解與支持,“你守護學校,我守護你,家里有我操持,孩子我來照顧”。從早忙到晚的防疫工作,讓徐曉菲老師只能見縫插針,抽空回家給孩子喂奶。早點下班、見到孩子這樣簡單的要求在當前的特殊日子里卻成了一種奢望,有好幾次她只能在工作結束后的半夜回到家,聽到娃娃不睡覺聲嘶力竭哭著找媽媽……
4月7日是個好日子,上官晨璐老師在這天上午與男朋友登記結婚、喜結連理。正當她還沉浸在新婚的喜悅,未及慶祝之時,下午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通知她立即返校。聞聽愛人的調侃:“結婚證還沒捂熱呢,你就走啦?”上官老師依然義無反顧地收拾行囊奔赴學校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她說,黨員本就該率先垂范,而作為一名專職輔導員,關心幫助每一個學生更是她義不容辭的責任。防疫軍功章有她的一半,亦有他的一半,正是上官老師的愛人在其背后的默默支持給予了她工作的力量與決心。
家是避風港,又是補給站。姚藝老師舍下咿呀學語的兒子,全身心投入學校疫情防控和學生管理工作中。工作空閑之余,和家人的一通電話、一個視頻足以消解她一天的疲憊。家人帶著兒子到校門口為姚老師送東西時,校門隔開了空間,卻無法隔離愛,只消隔著校門遠遠地望一眼,哪怕一眼,讓我知道你一切都好就夠了。稚子的童顏軟語,最撫母親疲憊身心。姚藝老師雖暫時缺席對兒子的陪伴,但她身體力行教導兒子擔當和奉獻的意義。
這是運城師專輔導員的故事,也是運城師專黨員的故事,更是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線中國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縮影。方方正正的口罩,遮住了她們的容顏,遮不住抗疫服務的溫情與堅毅,遮不住抗疫必勝的信念與決心!在高校疫情防控大戰大考中,我校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女性黨員干部,以巾幗不讓須眉的氣魄,奮戰在抗疫最前線,她們用實際行動彰顯了新時代女性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勇敢頂起了抗擊疫情一線的“半邊天”,她們憑借勇敢、堅韌、溫情,飽蘸著血淚與信念,繪就無怨無悔的華章。
退伍不褪色,抗疫顯本色
今年開學伊始,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運城師專旋即轉入了戰“疫”時刻。身處學生一線的學生工作組成員王世凱率先完成集結。這個曾經的邊防戰士,在校園疫情防控的戰場上再次充當了“急先鋒”。開學之日,王世凱就帶領學生干部,配合保衛處嚴守入校關口,科學部署入校通道,核驗返校學生的“三碼一報告”,謹防疫情輸入,完成了3581名學生返校查驗工作。隨后,他更是馬不停蹄、通宵達旦,轉戰數據排查,組織各系輔導員和學生干部,逐一排查返校學生行程軌跡,精準完成信息篩選,遏制疫情擴散。開學三天里,輪換了各系值班人員,輪換了學生干部,唯一沒有換下的是他。
開學防控的阻擊戰硝煙未散,校園疫情防控再起戰端。西安、臨猗、晉城等多地返校學生需緊急隔離管控。“千里征程人未歇”,王世凱又參與到設置隔離室的工作之中。連續14天的時間里,王世凱始終枕戈達旦、全勤待命,不可預見的突發情況和應急處置記錄寫滿了他的工作筆記本。在筆記本中有這樣一段話:“隔離的287個學生,他們背后是287個家庭的牽掛和寄托,黨員的信仰和學生工作者的職責都在叮囑我沒有理由不傾盡全力……”在14天的隔離周期里,他完成了287人次隔離任務,安排了51間隔離室,組織了7輪隔離學生核酸檢測、5輪全員核酸檢測、歸檔了17875份核酸報告,未發生一起失管失控事件,交出了一份讓全校師生滿意的答卷。
王世凱在完成學生工作組的抗疫任務同時,他作為中文系語文教育輔導員,還要守護好翼下249名學生的安全。面對復雜繁重的常態化疫情防控,王世凱結合學生管理服務實際制訂了“一二三四”制,即:每日一次日報告和零報告,兩次宿舍和教室消殺通風,三次體溫檢測(晨午晚),四次出勤檢查;每周一次主題班會,兩次衛生檢查督導,三次消殺通風檢查,四次夜間查寢;每月一次疫情應急演練(以班為單位),兩次防疫知識測試,三次學生家長群信息分享和宣傳,四次未返校學生線上溝通。每日、每周、每月的“一二三四”制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實現了對學生疫情常態化管理的全流程、全成員、全方位的服務和管控。對班級的學生來說,他們輔導員的朝乾夕惕、功不唐捐是他們戰勝疫情的最大底氣!
疫情防控不放松 健康服務更貼心
為了緩解開學以來一個多月封閉管理給學生帶來的心理焦慮和精神壓力,校團委、心理健康工作組、電教中心精心策劃,制定方案,在確保有效間隔、有效防護的前提下,堅持每天組織開展一系列文體活動,通過羽毛球、籃球、乒乓球、健步走、卡拉OK、國標舞、廣場舞、播放電影、書畫比賽等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活動,極大緩解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得到了廣大學生的普遍好評和稱贊。
致敬!每一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戰斗的運城師專人。只要眾志成城,勝利的旗幟必將飄揚在我們的戰場上!
在校黨委筑就的堅強壁壘下,現在的師專校園安全穩定,各項工作井然有序,佩戴口罩、一米間隔、錯峰就餐、同向用餐,不聚集、不扎堆、不網購、不外賣、勤洗手、常通風……伊然成為自覺和常態,廣大師生正在修筑起一道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抗疫風景線。(記者 馬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