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 id="geqca"><strong id="geqca"></strong></object>
  • <kbd id="geqca"><blockquote id="geqca"></blockquote></kbd>
    <menu id="geqca"></menu><u id="geqca"><bdo id="geqca"></bdo></u> <optgroup id="geqca"></optgroup>
    <blockquote id="geqca"></blockquote>
  • <menu id="geqca"><object id="geqca"></object></menu>
    首頁 > 新聞中心 > 師專人物 > 正文

    “此身與世共之,不敢惜力”--追記民初河東大儒、河東初級師范學堂校長、運城鹽政處總理、山西雁門道尹許鑒觀
    2018-07-31 22:46:37   來源:sxycsf   

    “此身與世共之,不敢惜力”

    --追記民初河東大儒、河東初級師范學堂校長、運城鹽政處總理、山西雁門道尹許鑒觀

    臨猗縣臨晉鎮代村平田整地時,鏟車推出四塊墓志銘。經察看,其上有許鑒觀等字樣。

    許鑒觀(18731922),字海瀾,臨晉縣(現臨猗)城北許家莊人。清光緒癸卯科舉人,曾擔任河東初級師范學堂校長、民國運城軍政分府鹽政處總理、山西雁門道尹等職。他滿腹經綸,且心系天下,曾經為河東教育、鹽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雖然因勞累過度,只活了50,但在短短一生中,還在家鄉捐資辦學,許家莊村如今70歲以上的老人幾乎都曾在許鑒觀創辦的義學中讀過書,且受益匪淺。

    許鑒觀的子侄中,曾有三人畢業于北京大學。他去世后,原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為他篆(墓志銘)蓋?!哆\城名人錄》、《臨猗縣志》、《教育志》等對許鑒觀的事跡均有記載。

    墓志銘出土后,如今生活在許家莊村的許鑒觀長孫、退休教師許雁運,從鄰村人手中花費700元買回了先祖的墓志銘。

    運城鹽文化專家李竹林先生此前曾對許鑒觀先生在鹽業方面的貢獻做過研究,并于20111月在《運城學院學報》上發表了相關論文。得知消息后,李先生與記者于327日趕赴臨晉鎮許家莊村,進行實地考證。

    經現場察看,李竹林得出結論,四塊墓志銘中有兩塊是許鑒觀之弟許鑒增的。另外兩塊墓志銘是許鑒觀之父許昌貞的,其中并沒有許鑒觀本人的。

     

    不過在多年前,許鑒觀先生的墓志銘拓片就曾有收藏家保存,《河東鹽池碑匯》一書也收錄有其墓志銘全文。如今加上他的后人復述從長輩處聽說的故事,逐漸為我們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令人油然而生敬意的一代河東大儒形象。

     

    1.源自名師的國學修養

    大凡名人,尤其是能深入人心被人們世代傳揚的名人,必有其異于常人的稟賦。許鑒觀便是這樣,他是家中的長子,自幼聰慧,且十分孝敬老人。他在父親許昌貞的影響下,從小便博覽群書,打下了較好的國學基礎。

    據他的長孫、退休教師許雁運先生介紹,許鑒觀當年非常勤勞。幼年他在外讀書,放假回來后常要幫助家里大人干活。那時候,人們燒火用的柴草多從田里取用,許鑒觀白天在田里與大人一起拔拾麥茬根,晚上回到家中便挑燈苦讀,常常通宵達旦。

    其后,清末大儒李菊圃主講于晉陽書院,許鑒觀前去求學,受益匪淺。李菊圃是清代御史出身,因為為官耿直不見寵于朝廷而辭官從教。他推崇宋明理學,教學親切、深刻,他門下曾經出了不少頗有影響的儒士。許鑒觀跟著李菊圃先生便學到了不少經世之用,為他以后在教育、鹽業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基礎。

    許鑒觀除了在晉陽書院深受李菊圃的影響外,此后屠梅村先生在令德書院(山西大學前身)主講,他又師從屠梅村先生。屠梅村也是清代大儒,理學大師,其桃李滿天下。辛亥名人景梅九先生曾在他的《罪案》一書中有所記錄,景老稱自己的一些為文的門徑均是來自屠先生的教誨。屠梅村先生的教誨也對許鑒觀影響深刻。

    許鑒觀因為有名師引導,在學問上精進非常,加之他自己非常用功,后來薪俸有一半都用于購書,造就了他深厚的國學修養。許鑒觀性好史書,他曾向子弟說:“他日(書籍)當公之同人,不要私諸一家。據許雁運介紹,他們家的藏書直到文革后期還有幾大箱子,可惜多被賣被燒,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1903,許鑒觀參加鄉試中舉,是光緒癸卯科舉人。此時山西因庚子事件停止開科,考場移至西安。屠梅村先生也主講于關中書院,許鑒觀又西行就讀,受益頗深。書院改為學堂后,許鑒觀升為教習。

     

    2.教育河東的不朽功勛

    因在當時教育界有一定的影響,1906,河東道尹吳匡聘請許鑒觀為河東初級師范學校監督(校長)。據由山西才子郭象生為他撰寫的墓志銘記載,當年郭也曾被推薦擔任河東中學校長,但是他畏難未從。許鑒觀卻知難而上,挑起了河東教育的大梁。

    接任河東初級師范學堂校長后,許鑒觀從細節入手,事無巨細,事必躬親,不僅對學校學生的桌椅板凳進行了更新,對教師的薪水也進行了合理的調整,在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努力工作之下,河東初級師范學堂的面貌煥然一新。除了校務上井井有條外,許鑒觀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崇實用,戒玄遠的教育主張,倡導學生要學以致用,學經世之學,為河東初級學堂的校風、學風的轉變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

    許鑒觀在河東初級師范學堂擔任校長6,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間,學校辦學經費一舉增至8000兩白銀,建起校舍百余間,畢業學生400余名,一時聲名鵲起,遠近聞名。其后,河東初級師范學堂又更名為山西省立第二師范、運城第二師范、運城師范……為國家培養了許許多多棟梁之材,許鑒觀先生功不可沒。

    許鑒觀不僅在運城師范學校肇始之時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在興辦義學方面也頗有成績。他曾捐資在故鄉許家莊興辦小學,方便村里學童讀書。當年,校舍是許家建的,連學習用具也是許家配置的,讓當時村里的適齡兒童受益頗多。據許雁運先生介紹,如今村子里凡是70歲以上的老人,當年幾乎都在許家舉辦的學堂中讀過書。

    327,記者在許家莊村采訪時發現,該村房舍整齊、宏偉,廣場、綠化帶布局井然,村子上空各種電線光纜排列整齊、井然如畫。最讓人驚奇的是,連孩童都以在地上亂扔果皮紙屑為恥,幾乎一塵不染的村路讓人對該村的新農村建設業績贊嘆不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也許,在許家莊村這現代的陽光中,也有著許鑒觀先生當年興辦義學的溫暖。

     

    3.力挽狂瀾的鹽池經營

    在運城初級師范學堂的功績,時人有目共睹。1909,許鑒觀被選為山西省咨議局議員,曾建議整頓商業市場,尚未來得及施行,辛亥革命暴發,他返回河東紳商議事公所。

    1912年運城軍政分府成立后,許鑒觀擔任鹽政處長。其時,鹽池因時局更迭,經營混亂不堪,在許多人心目中是一塊燙手山芋,然而,許鑒觀接手鹽池后,不慌不忙,有條有理從三方面進行改革,很快便打開了鹽池經營的局面。

    據運城鹽文化專家李竹林先生《論河東治鹽大師許鑒觀的經營理念》一文介紹,許鑒觀擔任當時民國運城軍政分府鹽政處總理后,先是從人事上著手理順,他大刀闊斧裁減冗員,對龐大的管理和服務機構實行裁撤和合并,降低鹽池的運營成本。

    隨后,他又改革工資制度,從自己做起重新制定了工資標準,對各級管理人員工資合理依次遞減,縮小了級差,緩和了矛盾,很好地調動了廣大鹽務工作者和一線鹽工的積極性。后來,由許鑒觀所定的工資制度一直延續了近20,直到1933年才有所改革。

    許鑒觀在鹽政處任上,下大力氣減免不合理的鹽稅,大大調動了運商、產商的積極性。但他又十分清廉,對于一些提出不合理減免要求者一律拒絕。當時有些鹽商想找他減鹽稅,免鹽課,遭到拒絕后,便悄悄將銀兩藏于福同惠糕點中,想以此行賄許鑒觀。許鑒觀針對此種現象寫了一則招領啟事說:“本人近日牙疼,不能吃糖,更不能吃點心,請謙謙君子勿庸人自擾,所贈糕點,情誼領,物拿回。給足了行賄人的面子,一時傳為佳話。

    許鑒觀不僅清廉,而且開源節流,管理有方,他發動城區王大村的鹽袋編織戶開展珍惜每一縷線,掃清鹽布袋、鹽沫作獸鹽等節約行動,很好地鼓舞了士氣,改變了鹽池的作風。

    當時西學東漸,許鑒觀也積極引進了一些科學的治鹽書籍,購置了分析儀等,自己先弄懂文白夾雜的說明書,然后帶著員工一起學習。

    許鑒觀在鹽政任上最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敢為人先,打通了南禁門。自明成化年間始,鹽池一直只有東、中、西三座禁門,雖然其間也數遇洪水,但鹽官多是望水興嘆,無一人敢作任何改革。許鑒觀到任后,大膽地在鹽號景德鑫背后新開了一座南禁門,大大方便了鹽品的運輸。原本疲滯的河東鹽市場,在南禁門開后,可以很方便地向南運往河南,拓寬了銷路和市場。

    民國山西才子郭象生在為許鑒觀撰寫的墓志銘中寫道:民國二年,天下事大定,新的運使到任,許公將鹽政立刻移交新任主政。接任者看后發現,千頭萬緒的賬務,毫厘不爽,沒有一文錢不明白。大家都忍不住感嘆不已。其后,鹽政使均請許公擔任顧問。許鑒觀又繼續精研細考,在鹽法上用了許多心血,真可謂耗盡了精力。據史料記載:許在任一年余,厘定稅則,疏通銷售渠道;裁減陋規,催交欠款;夜以繼日,臥不寬衣,時達兩月。

     

    4.嘔心瀝血的道尹生涯

    許鑒觀的政績,閻錫山早有耳聞。民國四年冬,許鑒觀到太原,先留下來辦理官方書局。民國五年,被閻錫山招入都督府,贊襄機務。閻錫山曾兩次委以他特使身份,赴河東招撫軍隊、清理錢商。在河東,許鑒觀兢兢業業,不畏流言,工作頗有成效,后又擔任清查財政審核處處長,總理全省財政事務。

    民國七年,許鑒觀擔任大同知縣,兼護雁門道尹,一個月后,他專任雁門道尹。當時,不少人樂意擔任道尹,因為道尹地位尊貴,責任較輕。但是許鑒觀卻抱定了以身殉職的信念,當時,閻錫山在全省倡導官員盡職盡責,而許鑒觀少年時候便攻苦食淡,以舒服緩慢養生為恥。自任雁門道尹后,他響應閻錫山的號召,嘔心瀝血,鞠躬盡瘁,走遍了雁門的大小鄉鎮、村莊,巡視、處理多項積案,曾獲得了二等嘉禾勛章。

    在雁門道尹任上五年,許鑒觀不僅自己嘔心瀝血,勤于政務,還讓自己的妻子薛氏從家鄉臨晉帶去紡線車和織布機,教當地婦女紡線織布,以實現用衣自給,其愛民之心可見一斑。

    許鑒觀曾經刻有一枚私章,上書:不敢惜力;另一枚私章上則刻有:此身與世共之。他還曾經自撰一聯,文曰:“過如秋草芟難盡,學似春冰積不高。意思是:一個人的過失就像秋天的野草一樣難以除盡,學問卻像春天的冰雪一樣難以積得很高,表達了他在求學和做人做事上的嚴謹和積極??梢哉f,許鑒觀先生以天下為己任,為生民奉獻自己全部生命的情懷盡在印章和聯作之中。他曾將有關鹽法文論匯集成冊,名曰《文牘匯存》。詩文著作有《訟過齋叢稿》。

    郭象生在許鑒觀的墓志銘中說:公血誠過人,篤于倫誼,母喪咯血幾毀,是世間少有的孝子。除了捐資在本村創辦小學外,他還捐出千金修縣志,正在規劃祖祠、義田等事時,沒想到積勞成疾,不幸于民國十一年(1922)1223,農歷十一月初六在太原去世,時年50歲。

    斯人已逝,風范長存??上У氖?/span>,位于臨晉代村上堡許家祖塋的許鑒觀墓早已被夷為平地,最近,當地村民在平田整地中已經發現許家其他先祖的墳塋,出土了四塊碑志。相信許鑒觀先生的墳塋也在附近,人們期望這位有功于河東的先賢之墓能早日受到應有的保護,讓后來者可以在其墓前追懷、憑吊他的精神、他的風骨。(文圖/張建群

    上一篇:【尋找最美師專人】--最美家庭代表曹莉
    下一篇:校團委聯合市委辦公廳團委共同開展助力脫貧攻堅志愿活動

    ? 2017 運城師范高等??茖W校 晉ICP備07005294號 | 晉公網安備 14080202000132號
    777米奇色图 国内精品A片一区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奇米网777四色首页 无敌神马在线观看 思思99re6国产在线播放
    <object id="geqca"><strong id="geqca"></strong></object>
  • <kbd id="geqca"><blockquote id="geqca"></blockquote></kbd>
    <menu id="geqca"></menu><u id="geqca"><bdo id="geqca"></bdo></u> <optgroup id="geqca"></optgroup>
    <blockquote id="geqca"></blockquote>
  • <menu id="geqca"><object id="geqca"></object></menu>